5月22日,由教务处(美育中心)与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美育名师大讲堂‘雅心’系列第九讲”暨通识课《音乐跨学科学习》“名师进课堂”专题讲座在东校区一教208报告厅举行。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沛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东校区的190余名师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讲座伊始,刘沛教授以“四季”为哲学切入点,创新性地将自然节律与音乐教育深度融合。他提出“呼吸起伏即节奏原型,月相更迭为和声隐喻”的教学理念,通过小学课堂实践案例——如学生以非洲鼓节奏模拟地球自转周期、童声合唱的渐强渐弱呼应潮汐受月球引力的律动——生动诠释了如何将身体感知与宇宙规律编织成音乐教育的认知网络。“当孩子们敲击鼓面的频率与昼夜交替同频,旋律的起伏便成为感知时空的介质。”刘沛教授指出,这种跨学科融合使音乐课超越了单纯的技能训练,成为贯通文史哲、连接科学与艺术的复合型育人载体。



针对新时代美育发展,刘沛教授深入阐释了“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一是艺术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二是个体体验与宇宙认知相结合。他通过解析古琴韵律中的阴阳哲学、交响乐中的科学原理等案例,引导听众思考“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深刻内涵。在谈到敦煌壁画乐器和青铜器纹样的音乐密码时,刘教授指出:“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据悉,刘沛教授是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柔性专家,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和全国学科教育联盟音乐学科首席专家。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清华大学责任教授、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