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美育名师大讲堂“雅心”系列第十三讲“长安三万里——陕西美术遥望”在东校区一教208报告厅顺利举行。讲座特邀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明教授主讲,学校副校长孙燕青,青海师范大学李懿教授、学校美术学院党委负责人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孙燕青在致辞中指出,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涵养心灵、激发创新活力的沃土。他强调,一流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更需拥有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的素养,从而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成长为底蕴深厚、富有创造力的时代新人。





讲座中,高明围绕“长安三万里——陕西美术遥望”主题,系统梳理了陕西美术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发展。他从自然与人文两大视角展开阐述:在自然层面,呈现了陕西从黄土高原至秦岭渭河的多样地貌及其所孕育的独特文化气质;在人文层面,深入解读了周秦汉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壁画工艺等艺术遗产的历史内涵。高教授尤其注重探讨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结合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的“半坡”元素、“秦岭四宝”以及秦俑文创等生动案例,展现了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在古今交融中所焕发的蓬勃生机。讲座尾声,他以“灿烂历史由谁继承创新”之间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并引用李白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勉励广大学子,强调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据悉,高明教授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长期致力于高等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研究,已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与教材8部,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获省部级及市厅级科研奖励8项,绘画作品多次入选省级美术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