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服务中感悟思想伟力,在体育赛场上践行青年担当。近日,学校十五运会志愿服务队依托在越秀山体育场开展志愿服务期间打造的“行走思政课”引发广泛关注。这场植根第十五届全运会U16女子足球赛事服务的创新实践,让思政教育在绿茵场上“活”了起来,也成为学校落实“做人好、身体好、就业好”育人目标的生动写照。
作为十五运会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学校创新成立“小海豚思政工坊”,打造志愿服务思政育人新模式,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赛场,在赛事服务的每个环节落地生根。这一创新探索赢得了十五运会省执委会和省委社工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纳入广州市十五运会志愿者骨干培训课程,为高校赛会思政育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榜样引领为思政课注入滚烫的精神力量。著名运动员苏炳添教授亲临学校十五运会出征仪式,为服务队授旗并分享“十年磨一剑”的奋斗故事。他在赛道上的坚持与拼搏,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每一次突破都源于积累,这不仅适用于竞技场,也蕴含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服务中。”体育精神与志愿精神的交融,成为最生动的思政教材。
扎根实践的课程体系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工坊按照“就地取材、师生共创、价值传播”思路,以“创课程、创教材、创讲师”为抓手,引导志愿者以服务场馆、赛事文化、体育精神以及身边的志愿者为“活教材”。通过深入挖掘越秀山体育场等场馆所承载的红色记忆与城市故事,工坊编撰形成《场馆红色基因学习手册》,并在志愿服务间隙开设“微课堂”,把碎片时间变为思政学习的“黄金时段”。工坊更推动288名志愿者就地转化为宣讲员,让赛场内外的动人故事与思想回响走出场馆、触达更多受众。目前已打造出6门精品课程,用青年人喜爱的方式讲述全运故事,让志愿精神随赛事传播得更远。

这份思政答卷更跨越城乡界限,延伸至广袤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海豚”们带着志愿服务感悟深入基层,既传播健康运动理念,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动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让体育场的思政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实际行动。
“以青春力量为学校‘申博冲百’、十五运会顺利举办、湾区建设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学校党委书记王兵表示,从越秀山体育场的服务一线到云端微课的方寸屏幕,从省市执委会力推的创新做法到广州市团校的培训课堂,广师大“小海豚”正以扎根实践的课程创作、贴近青年的语言表达、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生动践行着这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