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26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为省中职德育中心)承办、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和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协办的第三批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中期汇报会暨第三届劳动教育说课比赛在顺德区胡宝星职校顺利举行,这也是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第十一次课程建设研讨会。省中职德育中心主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汪永智教授,我校达之讲座教授、广东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罗海鸥教授,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熊坪,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谢丽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来自全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的15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省中职德育中心劳动教育指导部主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吉鄂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4月24日下午举行开班仪式。谢丽简要介绍学校发展建设情况,她围绕劳动教育+STEAM课程、研学课程、社团社服、知识变现四大板块,展示了学校在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面的特色探索。熊坪介绍了顺德区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提出要聚焦课程体系化、基地专业化、评价科学化,构建特色劳动育人体系。

汪永智教授对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在劳动教育资源、区位优势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表示肯定。他认为,各基地建设总体平稳有序,很多基地结合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实训条件、师资队伍、高效课程服务周围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多喜人成绩,作出了应有贡献,但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有强有弱、基地建设推进有快有慢、课程开发数量有多有少、师资队伍水平有高有低、示范辐射范围有远有近等多个方面。他希望,各个基地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把基地谋划好建设好、要对接学校周围中小学的实际精准把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好和实施好、发挥职业院校专业把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整合好建设好、突出基地优势抒特色培育好品牌打造好、加强总结提升把基地工作宣传好经验推广好。

罗海鸥教授作了《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报告中,他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案例,讲述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意义和与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鼓励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高素质教育工作者。他希望大家关注学生差异、创新教学方法,让劳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出较大贡献。

开班仪式后,全体教师分成六个劳动课程体验小组,在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引领下,观摩并亲身体验六大劳动教育基地的特色课程。
4月25日,开展了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中期汇报和劳动教育基地教师说课比赛。各基地负责人围绕建设进展、实施成效和未来规划作详细汇报。选手们结合育人特色与专业特点,将教学理论深度融入劳动教育实践,或传承非遗技艺设计手工课程,或结合现代技术开发智能劳动项目,课程设计兼具创新性与实践性,充分展现了劳动教育的多元育人价值。

4月26日,在闭幕式上,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余翔教授在点评中以“四有一建议”总结劳动教育基地中期汇报,肯定各基地在举措、特色、亮点、成效方面的表现,并指出应朝着课程体系化、教师专业化、教学设施智能化方向努力。针对说课比赛,他总结为“四有两没有”,即有思政元素、有特色、有创新、有气场,但也存在未构建完整课程体系、未打造强大教师团队的问题。他希望参赛选手以赛促学,提升劳动教育水平。谢丽在点评中建议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说课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要合理安排时间、突出重点亮点,要注意提升价值引领,融合多元教育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州市增城区合生育才学校副主任张林娟以“春雨润物细无声,劳动教育绽芳华”为题,分享备赛经验。
汪永智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次活动通过专家学术报告、各基地建设情况汇报、职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展示合作研制的教案和实施情况、实地参观与亲自体验劳动课程、会上与会下深度交流研讨等方式,达到了预期效果。他指出这次活动是一次基地建设汇报会、劳育教学展示会、课程建设研讨会,更是广东省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建设的推进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结合各基地实际情况,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扩大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覆盖面,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最大最新的贡献。

闭幕式最后对说课比赛获奖选手进行了颁奖,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相关负责同志和比赛专家评委为比赛获奖的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经过激烈角逐,本次说课比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16名。

本次会议通过主题讲座、实地体验、中期汇报和说课比赛等多元形式,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平台,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方向与重点。参会教师们纷纷表示,活动内容充实,启发深远,不仅加深了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也激发了改革创新的动力。大家一致表示,将把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创新方法、丰富内容,助力服务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