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与全省教育大会、《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等文件精神,秉承持续改进理念,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本科教育体系,现开展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2025版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总结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及2023版方案实施经验,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附件1,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及师范专业认证专家反馈,广泛征求师生、校友、专家、用人单位等多方意见,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修订2025版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二、修订范围
2025年拟招生的全部本科专业(含“卓越教师班”“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精英班”“国际班”“中职升本”“专升本”等所在专业)
三、主要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在2023版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依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执行。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优化课程体系,严格控制总学分
立足学校定位和本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系统性整合课程资源,各专业总学分在现有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基础上“只降不升”。四年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学分在满足《国标》要求的基础上,原则上,人文社科类专业总学分不超过160学分,理工类专业总学分不超过165学分,普通师范类专业总学分不超过165学分,职教师范类专业总学分不超过170学分。
各专业要系统梳理课程体系,全面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进行学时分配,落实好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支撑关系。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学分以及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支撑关系参照《2025版培养方案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开课学期安排表》(附件2)《2025版培养方案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矩阵》(附件3)执行。
(二)对标认证要求,优化教师教育模块课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教育家精神、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文化素养融入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培养全过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等要求,合理分设普通师范、职教师范等教师教育模块基础课程,在全校各师范专业增开《师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在教育学学科专业增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融入教育技术前沿内容,突出智慧教学设计与实施,调整课程名称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智慧教学》。在“教师教育选修模块”增设教育理论、学生发展、学科教学3个核心版块。
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及学期安排参照《2025版培养方案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设置及开课学期安排表》(附件4)执行。
(三)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人工智能赋能专业与课堂内涵建设
加强专业课程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设置“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将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技术方法与原理系统性融入各专业课程体系。在实验、实训、项目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AI相关内容。加强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和数智技术应用,依托智慧课室、智慧实验室开展智慧教学创新与实践,助力学生数智能力培养。
(四)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将毕业要求落实到课程
凡列入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均应制定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相适应,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维度设计和优化课程的各环节。各专业应合理设置各课程开课时序,避免课程内容重叠。专业核心课程须结合专业基础和发展前沿,针对课程目标、“课程思政”建设任务、专业认证要求、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系统梳理和更新专业知识点,强化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适应社会需求、面向未来、知识面全覆盖的专业知识体系。
同步修订2024级课程教学大纲。面向2024级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均应参照《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要求同步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在教学实施环节加强实验、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工作小组
各教学单位应高度重视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全面负责修订工作,避免走过场、照搬照用。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专业隶属教学单位要积极与开课教学单位联系和沟通,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防止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冲突。
(二)广泛调研论证
各学院深入调研、研讨,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校友、教师及在校学生等意见和建议,结合调研结果,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形成2025版培养方案初稿,邀请包括学院分教指委成员、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本科校友代表等进行论证。论证专家与培养方案制定人不能重复,论证过程要形成会议纪要。
(三)对接标准要求
在遵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师范类专业对标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工科类专业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非师范类专业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或各自领域的认证标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满足各部分学分比例要求,同时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做好两个“关联矩阵”,建设优质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注意保存培养方案起草及论证的相关材料,如用人单位座谈会、校友代表座谈会、专家论证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以及相关研究报告等,为专业建设、评估等工作提供支撑。
(四)内容严谨形式规范
各教学单位在2023版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制2025版,注意格式规范,不要随意修改教学计划等相关表格格式。课程名称必须科学界定,不得简写,避免产生混淆。在修订过程中严格按照《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编课程代码说明》(附件5)编制课程代码,准确填写培养方案中的学时、学分、比例计算等各类数据,并做好审核把关。
四、工作进度安排

五、材料报送要求
定稿的2025版培养方案(word版+加盖学院骑缝章的PDF扫描版),同论证意见表、形式审查表(附件6-7),经学院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字,加盖学院章,于9月12日前报送至教学建设科邮箱。
工作联系人:谢慧娥; 办公地点:行政楼202A。
联系电话:38256728;联系邮箱:gsjyk@gpnu.edu.cn。
附件: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
2.2025版培养方案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开课学期安排表
3.2025版培养方案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矩阵
4.2025版培养方案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设置及开课学期安排表
5.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编课程代码说明
6.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表
7.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形式审查表
8.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小组成员及研制团队名单
教务处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