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广东民院》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报》, 199期报纸见证了学院26载的风雨历程。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报》即将出版200期之际,党委宣传部举办庆祝《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报》出版200期座谈会,校报编辑部新老编辑欢聚一堂,共同见证校报26年的发展历程,探讨在新时期办好校报的方法、途径。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党委副书记、院长王乐夫,党委副书记李月,原党委副书记黄晋生以及部分长期关心校报发展的老领导、老教授,校友代表、师生代表应邀出席了座谈会。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学院党委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报》新老编辑多年来付出的心血和辛劳表示感谢。邝书记深情地说,校报是一个学院历史的档案,它完整地记载了学院多年来事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史料性价值。就像人走过的足迹一样,学院每走一步,每干一件事,就会在校报上有所体现。对校报今后的办报思路,邝书记指出,校报面向的对象是广大师生,校园生活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在办报纸时要考虑到文章是为谁写,报纸是给谁看。师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报纸内容也应是丰富多彩的。在人员组织上,要积极培养编辑骨干,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提高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
学院院长王乐夫教授对校报今后的办报思路,以及版面改革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强调,校报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报不同于外面的报刊,要能反映大学主流文化,不断推进学院事业的发展。
党委副书记李月与校报新老编辑们共同回顾了校报创办、发展历程。李副书记说,校报从1980年创刊至今,已经有26年历史,从最初的刻钢版到如今的激光彩印,从原来不足500份到而今8000份的发行量,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校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部鲜活的校史,记载着学院的奋斗历程。多年来,它始终紧跟党委的工作中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每一阶段的中心工作都放在突出位置,校报始终代表着广大师生员工的心声,成为学院领导、师生相互联系、沟通的桥梁。李月对如何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办好报纸提出了意见,她指出,作为学院党委机关报,校报要以出版200期为新的起点,广泛采纳意见,在增强政治导向的同时增加可读性,使之更贴近广大师生的生活,更能反映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精神面貌;要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扩大对外宣传,把校报办得更好。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与会代表就如何突出校报的人文性、时代性、对提高报纸的新闻时效性、扩大读者受众面等等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看法。原民研所所长韩伯泉教授特别还赋诗一首,表达了他对校报的深厚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