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40周年发展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协会主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承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玉,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会长、原广东省高等教育厅厅长、中山大学党委原书记许学强,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原书记、厅长罗伟其,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原副书记、副厅长魏中林,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李大胜,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兵、校长戴青云,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清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马骊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来自省内外学会代表、高校负责人、专家学者,学会理事监事等500余人参会。大会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廖益主持。

周玉向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充分肯定学会4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强调,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发挥好“龙头”引领作用。希望学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担时代使命,服务发展新格局;要立足广东改革开放前沿,深化理论研究,贡献高等教育“广东智慧”;要持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一流学会新标杆。

朱建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为我省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的有力支撑。他指出,广东当前正深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朝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等教育集群”目标迈进。希望学会在服务教育决策上展现新作为,在引领高教创新上打造新风向,在促进协同发展上构建新格局。

丁晓昌代表兄弟学会致辞时表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与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在高等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始终相互学习、彼此支持。未来将继续携手深化跨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贡献智慧与力量。

王兵代表承办单位致辞时指出,广师大的发展离不开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的长期引领和有力赋能。他介绍,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有历史、有特色、有速度、有理想的高校,并确立“申博冲百”的战略目标。王兵表示,广师大愿与各兄弟院校在学会引领下,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助力教育强国强省建设,主动拥抱数智教育浪潮,积极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广东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李大胜在学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4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始终牢记“繁荣高等教育科学,服务全省高教改革发展”的使命,坚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协同强会、规范治会,通过积极搭建平台、凝聚智慧,不断推动高教研究与改革实践发展前行。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学会将在强化政治引领、服务大局、交流合作、内部治理等方面重点发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会发布了“广东高校服务教育强国和强省建设倡议书”,广泛凝聚全省高校的行动共识,明确推进教育强国和强省的努力方向。同时颁发了荣誉顾问证书,并对优秀分支机构进行表彰。


会前,与会嘉宾参观了高等教育成果专题展,深入了解了广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综合改革、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成果与应用示范。



在随后举行的“教育强国建设与广东高校使命”学术研讨会上,多位领导嘉宾作专题发言。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张运华分别主持会议。

杨清华以《加强谋划明确任务——关于大学发展规划的一些思考》为题,从规划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大学规划编制和实施中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中山大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的具体做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邢锋以《数智时代,育才未来——基于“厚基础、强交叉”的暨南实践》为题,从“变革时代的时代之问”与“时代之问的暨南之答”两个维度分享了学校的育人探索。

李凤亮围绕《顶天立地创新图强——加快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主题,从时代逻辑、创新范式和战略路径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马骊从学校基本情况、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教学问题与方法、成果创新点及推广应用效果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两核四化”数字赋能医科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质量文化塑造》。

下午的会议中,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以《布局交叉前沿学科、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为题,从交叉前沿学科的战略意义、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背景、建设路径及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作了报告。

广东省数字教育研究院院长胡钦太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与工科大学的责任担当》作主题报告。他分别从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与工科大学功能定位、新时代工科大学的核心责任与价值使命,以“担当”精神书写教育强国的“工科篇章”行动路径等系统阐述工科大学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我校校长戴青云以《智能教育时代大学AI原生组织与岗位智能化改革初探》为题作专题报告。她指出,高校应推动构建“AI原生组织”,打造人机协同、持续进化的新型高校治理体系。她介绍了广师大在探索AI赋能岗位、构建智能协同机制方面的实践路径,并强调,AI原生组织建设的核心在于组织进化与能力跃升,让师生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聚焦于更具创造性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教育科研总经理阮东闽重点介绍了华为通过3个重构,5大方向突围,构建 “根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及华为围绕“人工智能+根技术+教育”,打造全场景1+3解决方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长廖明以《赋能区域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仲恺实践》为题,分享了学校传承“扶助农工”到服务“三农”的初心,构建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对接及“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总结了人才输出、科技赋能与品牌塑造的成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杨欣斌围绕《职业本科关键办学能力形成路径的实践与思考》,从当前职业本科当下之窘境、关键办学能力之锻造、职业本科未来之展望三方面展开分析。

广东科技学院校长梁瑞雄从学校概况、做法成效与机遇挑战三个方面,汇报了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

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刘雄军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与学生成长》为题,介绍了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与学生成长中的场景应用。

研讨会围绕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科学规划与学科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与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数字化时代人才培养与质量保障、工科与职业教育责任担当等议题展开广泛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活跃。
19日,还将举行高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与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校长圆桌论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等。
本次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40年发展大会,不仅是对学会过去四十年成就的全面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碰撞与战略动员。会议内容充实、议题前沿,覆盖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教学、从传统学科建设到前沿技术赋能的广泛领域,展现了广东高等教育界开放创新、务实奋进的精神风貌。
大会还举办了高等教育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广东省高校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高校之窗,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南方财经报,广州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到现场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