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浙江、福建两地在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兵支书”培育机制、退役军人赋能基层治理、驱动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系统性经验,为广东深化退役军人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8月11日至15日,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文新与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工作与权益维护处二级调研员方治国共同带队的调研组一行赴浙江杭州、嘉兴、绍兴及福建宁德、龙岩等地开展深度调研。


在浙江杭州余杭区溪塔村,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基层数字化智治创新实践。“兵支书”沈华伟演示数字化治理平台操作,介绍通过该平台精准管理网格、高效服务村民的实践,展现数字化手段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人员短缺与精细化服务矛盾,将退役军人执行力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余杭街道永安村则以“兵支书”张水宝为引领,构建稻米全产业链,打造“禹上稻乡”农文旅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30%以上,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标杆。更值得关注的是,余杭区建立“选拔-培育-激励”闭环机制,推动“兵支书”从“单兵作战”转向“军团作战”,全区“兵支书”占比达39%,成为乡村治理中坚力量。此外,嘉兴博儒桥村通过众筹模式盘活资源,实现“小田变大田、闲钱变活钱”;周王庙镇以“兵支书”现象强化退役军人基层治理参与。绍兴晋生村融合数字农业与电影文化打造国家3A景区。多地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路径。


福建调研聚焦退役军人引领产业转型与组织创新。宁德下岐村实施连家船民上岸工程,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及渔旅融合,推动渔民从“搬上来”到“富起来”的跨越;龙岩培斜村依托竹、茶、文旅、电商等产业,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实现年产值超4亿元,形成村财、村民与社会投资三方共赢格局。两地实践印证了“兵支书”在整合资源、激活内生动力中的关键作用,为可持续致富提供鲜活样本。

此次跨省调研活动是我校赵玲玲教授的省级科研课题《开展新时代“兵支书”赋能基层治理创新路径研究》一部分,调研深度验证了“兵支书”的品牌价值,促进了粤浙闽三地退役军人工作的交流合作,未来将共同探索退役军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新范式,为全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浙江、福建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以及相关地方政府、浙江省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的大力支持。陪同调研的还有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我校退役军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要负责人,以及广州、茂名、汕尾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分管负责同志、属地优秀“兵支书”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