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来,我校坚持党管人才,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青年英才”计划,设置“达之领军学者”“达之学者”“达之青年学者”岗位,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新增双聘院士1名,“青年千人”1名,青年珠江学者3名,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1人。

图为我校举行沈昌祥院士聘任仪式

图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刘颖悟教授正在授课
我校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大幅度增长,55名教师晋升正高职称,140名教师晋升副高职称。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引进教授12人、副教授42人、博士167人。
我校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新增党的十九大代表1名,全国政协委员1名,广东省劳动模范1名,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名,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图为陈小花老师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我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打造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新增设立3个理工类二级学院、调整设立5个二级学院、合并设立6个二级学院、更名设立1个二级学院。学校新增控制科学与工程、职业技术教育学2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新增民族学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新增机械工程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新增通信与信息系统、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涵盖10个二级学科方向;新增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涉及专业领域(方向)17个,学校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目前有本科专业67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4个,占比51%;师范类专业30个,占比45%,构建了高素质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