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应《广师大学生》学生记者的邀请,王乐夫院长与学生记者开展关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内容的讨论。
在研讨中,王院长肯定了学生记者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并鼓励记者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当前造成近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碳排放”,这也是“哥本哈根会议”争论最热烈的问题。他还向记者们解释了“碳排放”的基本定义,以及它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王院长还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广州较为严重的灰霾天气,来说明各类尾气排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不良影响的严重性。对于如何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王院长认为有两大途径:其一,开发新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无污染或清洁能源。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程度还比较低,需要更进一步重视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其二,充分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王院长指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种植树木,绿化城市等具体措施来净化环境。
最后,王院长与《广师大学生》学生记者合影留念,并激励大学生一方面应主动去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分清利弊后身体力行;另一方面应向社会向民众传播知识,从而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学生记者 温梦怡 陈烁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