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粤港澳大湾区名家讲坛”第十四讲在我校第一教学楼1411会议室开讲。中南民族大学许宪隆教授以“海纳百川:中华文明如何成为一个开放体系”为题与线上线下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讲座由民族学院研究员符昌忠主持,民族学院院长杨文炯作为与谈人,线上线下近300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许宪隆首先对此次讲座的主题进行了解读,中华文明如何成为一个开放体系,即是对中华文明开放性的支撑元素的分析。接着,许宪隆从四个角度论述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一是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各民族文化互融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中华文明对待域外文化的方式和比较典型的案例;三是“中华”从口号到国号,从说法到宪法,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未来走向;四是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有怎样的启示。基于其自身丰富的研究经验,许宪隆提出“文化湿地”这一原创性概念来表达各民族在交往和交融中的相互浸润,并指出“湿地”的边界性较为模糊,各民族文化在交往、交融中逐渐多元一体。

讲座结束后,符昌忠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在提问环节,许宪隆就线上线下师生所提问题进行了回答。最后,与谈人杨文炯提出,如今中华文明的开放体系是在以“天”为信仰的天下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平等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观和中华文明的创新力、文化借用力以及中国共产党开放包容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据悉,许宪隆先生是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北方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散杂居民族问题。2004年应邀出席欧洲人类学大会并被增补为2008年民族学·人类学世界大会筹备委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教育部首届民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多次出席国际、国内民族、宗教问题相关学术讨论会,并担任大会、分组主持或学术评议,在国内民族学界、人类学界,特别是在伊斯兰教和回族研究学界已经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代表作有《诸马军阀集团与西北穆斯林社会》《整合的魅力: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与近代民族地区社会转型》《民族文化的积淀与发展》、等,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专业论文60余篇。